9月17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U23亚洲杯预选赛中,中国U22国家队虽然凭借防守反击战术取得预期结果,但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引发业内关注。《东方体育日报》资深媒体人沈雷指出,各级国字号球队战术风格差异过大,严重影响了球员发展的连贯性。
面对阵容不整的澳大利亚队,坐拥主场之利的U22国足选择全线退守的务实策略。从结果导向看,安东尼奥的战术布置无可指摘。然而这支混编球队中,2003-04年龄段擅长防守反击,2005-06年龄段则主打控球体系,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术理念导致球队需要额外磨合时间。
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国字号建队思路的混乱。目前U系列三支梯队分别由西班牙籍的安东尼奥、塞尔维亚籍的久尔杰维奇和日本籍的浮嶋敏执掌,三位主帅的战术理念存在显著差异。这种“大杂烩”式的选帅模式,人为制造了各级梯队之间的战术衔接障碍。
赛事组织方面同样存在疏漏。在U23亚预赛赛程早已确定的情况下,职业联赛并未预留足够的调整空间,使得多名俱乐部主力球员无法以最佳状态参赛。主场场地选择也值得商榷——西安虽给予全力支持,但未经职业联赛长期检验的场地条件,显然不符合重要赛事的标准要求。
这些现象折射出中国足协在国字号球队建设方面缺乏长远规划。若不能确立统一的技战术风格和发展路径,各级梯队将持续面临战术体系割裂的困境,最终影响球员成长和国家队建设。